&esp;&esp;“可不是嘛!”李忠点头道,“虽然真的上了战场,往往就是几百人上千人一个小阵,再由若干个小阵依托地形展开构成大阵。可是……朝廷收藏的阵图都是大阵图,没有这种几百人的军阵还画上十几幅的。”
&esp;&esp;武好古现在也是武官了,而且还是心腹,当然看过不少宫中迷藏的阵图了——都是堂堂大阵,最厉害的要十几万战兵才能铺开。一旦铺开了,别说契丹人了,就是让成吉思汗的蒙古人来攻打,多半也是啃不动的。
&esp;&esp;不过蒙古人可以把这个大阵困起来,切断后路,再饿上几日……
&esp;&esp;总之,就是武好古这么一个对军事一知半解的主儿,也知道这种阵图是胡闹。
&esp;&esp;而且,十几万大军摆成一个大阵,要配合调度是很困难的。相比之下,以几百人上千人为单位的小阵,则可以通过反复演练,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了。
&esp;&esp;所以,慕容忘忧创造的长枪阵很可能是具有极高的实战价值的。只是大宋的官家和官员们不一定识货……
&esp;&esp;想到这里,武好古就对李忠道:“不如等我和高大哥见完了施知州,再同李大官一起走一趟兵学司学堂吧。也见见将来的御前骑士!”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“岳丈,您找我?”
&esp;&esp;武好文快步走进了韩忠彦的书房,这位宰相的女婿简直都快变成宰相的儿子了,每天都陪着岳父一起出门,又一起回家,不到天黑是不会回武家大宅的!
&esp;&esp;韩忠彦打了个哈欠,冲着武好文挥挥手,让他坐下说话。
&esp;&esp;“今天安焘上奏建议在京兆府的蓝田县试行府兵制。你怎么看?”
&esp;&esp;“试行府兵制?好啊!”武好文扬了扬眉毛,“岳丈,这可是好事情啊!”
&esp;&esp;武好古是个城市儒生,当然不会想到府兵制有多折腾农民,更不会想到没有均田制配合的府兵制会搞成什么样子……不过就算是乡村出来的儒生,一样在拥护府兵制的时候回避均田。
&esp;&esp;“是吗?”韩忠彦瞅着女婿,“侯师圣有没有同你谈起过此事?”
&esp;&esp;“府兵吗?”
&esp;&esp;“对啊,他觉得在何处试行最好?”
&esp;&esp;“当然是关中了。”武好文道,“府兵本就起于关中嘛!自古秦兵耐苦战,而汉唐的兵强,也全赖关中健儿。”
&esp;&esp;“那……你愿意去蓝田试试府兵制吗?”
&esp;&esp;“我去?”武好文一愣,“岳祖丈,您要小婿去蓝田县做县尉?”
&esp;&esp;“哪儿能叫你做县尉?”韩忠彦一笑,“自是权发遣知蓝田县事并兼管军府事了。”
&esp;&esp;“可小婿只是个九品官儿……”
&esp;&esp;韩忠彦一摆手,“只要官家下特旨,升你做个从八品也没多大事儿。
&esp;&esp;现在的问题,就是你愿不愿意去蓝田,有没有把握在蓝田把府兵给搞成了?”
&esp;&esp;武好文知道这是一个机会!老丈人还能坑自己吗?
&esp;&esp;不过他也知道这个机会不容易把握,要不然老丈人也不和自己废话了。
&esp;&esp;“你若同意,”韩忠彦说,“那等到你的秘书省正字做满一年,现在蓝田县的知县也该告病了……到时候就让你去好吗?”
&esp;&esp;“告病?”武好文有些不明白,“那位知县有病在身?”
&esp;&esp;“现在还没病,”韩忠彦苦笑,“不过等试行府兵的诏书到了蓝田县,他也就该生病了。”
&esp;&esp;这诏书还能让人生病?武好文还是懵懂。
&esp;&esp;韩忠彦看着女婿,心说:这小子读书是好的,可惜脑子没有他哥哥那么灵活。
&esp;&esp;“这差事不好做!”韩忠彦说,“府兵兴于北周,盛于隋唐,探其根源,其实是豪强士族控制的乡兵。”
&esp;&esp;“那不是和保甲差不多?”
&esp;&esp;韩忠彦摸着胡须,“差不多……但是也不大一样!”
&esp;&esp;其实西门家控制的那些保丁,就已经接近南北朝时北方士族掌握的乡兵了。和早期的关中府兵也有点像,就是武器装备差了一点。
&esp;&esp;因为当年南北朝是乱世,士族土豪都需要养兵自保,所以才形成了府兵的前身,府兵制从某种角度而言,就是将这些乡兵规范化了。
&esp;&esp;可以说,当年北周搞府兵是先有府兵,再有府兵制的!
&esp;&esp;而现在,兵好像是没有的,府兵制倒是可以先恢复。
&esp;&esp;不过两者之间也是有共同点的,就是府兵制最初的作用,其实就是把兵从豪强手里挖出来,而如今情况也差不多,也得和富豪大户为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