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第一首辅 第172节(2/2)

&esp;&esp;光洁干净的地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微微裂开几道缝。

&esp;&esp;司马亮眼皮子一跳。

&esp;&esp;“我反正是不同意的。”顾仕隆抱着长剑站在江芸芸身边,目光炯炯盯着那四人看,大声嚷嚷着。

&esp;&esp;——大有出了门就打他们一顿的架势。

&esp;&esp;四人看着那地砖,面露惊恐之色。

&esp;&esp;王恩缓和气氛:“江秀才是如何打算的?”

&esp;&esp;众人都看了过来,就连一直闭眼沉默的周柳芳也看了过来。

&esp;&esp;顾仕隆拉着她的袖子,贴着她的小腿,小声碎碎念道:“没事,幺儿会给你出口气的。”

&esp;&esp;八岁的顾幺儿在刚才隐隐察觉到官官相护的意思。

&esp;&esp;这群大人,一点也不像给被人欺负的江芸出头。

&esp;&esp;不过没关系,他顾仕隆可以!

&esp;&esp;反正他有他爹。

&esp;&esp;江芸芸摸了摸顾仕隆的小脑袋,和气说道:“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,做错事情是不可能没有惩罚的。”

&esp;&esp;王恩点头:“江秀才仁义。”

&esp;&esp;江芸芸看了他一眼,笑得更和气了:“死罪可免,活罪难逃,也该让天下读书人看看不安心读书,就知道投机取巧,这事是不可取的。”

&esp;&esp;王恩敏锐察觉到她话里的意思,眉心一跳,却没有应下。

&esp;&esp;他之所有把处置四人的事情交给提学官就是不想掺和这件事情。

&esp;&esp;他毕竟还要在扬州做官,不好太过得罪读书人。

&esp;&esp;“不说杀头流放,革除功名总是要的。”江芸芸淡淡说道。

&esp;&esp;仪真县为真书院的山长倒吸一口冷气,立马说道:“江秀才未免心太狠了。”

&esp;&esp;“他们诬陷我,在外面毁坏我的名声时,怎么不说他们心狠。”江芸芸看向山长,依旧和气说道,“我只是求一个公道,便成了心狠之人。”

&esp;&esp;仪真县为真书院的山长神色难看。

&esp;&esp;蓝山长打着圆场:“自然是他们有错在先,只是他们家境一般,走到这里已经花费了巨大的心血,直接革除功名也实在太过严重了。”

&esp;&esp;江芸芸垂眸,沉默片刻,继续说道:“他们家境一般,所以我就要受这个诋毁,是不是只要我穷,我可怜,那这件事情便是没理也占三分。”

&esp;&esp;蓝山长连连摆手,脸色讪讪说道:“不是这个道理,只是觉得惋惜而已。”

&esp;&esp;“可我若是今日没有做出这样的准备,那你们也会求情说我读书不容易,不能革除功名吗?”江芸芸又问。

&esp;&esp;众人神色僵硬。

&esp;&esp;若是作弊,别说革除功名,还要被流放苦寒之地,终生不得科举。

&esp;&esp;“你这是打算毁了我们!”

&esp;&esp;“我错了,我给你道歉,你放过我们吧。”

&esp;&esp;“我娘供我读书不容易,你不要如此绝情。”

&esp;&esp;“我不能没有功名,我不能没有。”

&esp;&esp;四人泪流满面,神色悲戚。

&esp;&esp;“你如此赶尽杀绝,丝毫没有仁义之心。”

&esp;&esp;“还是退一步吧,你都赢了。”

&esp;&esp;山长们也忍不住七嘴八舌劝道。

&esp;&esp;哭声,劝谏声好似阵阵寒风,肆无忌惮朝着江芸芸涌过来,顾仕隆已经一脸不耐,若非被江芸芸拉着,只怕要当场暴怒。

&esp;&esp;江芸芸只是面无表情看着他们,随后看向王恩。

&esp;&esp;王恩被他看得一个激灵。

&esp;&esp;江芸芸爱笑,所以常给人一种脾气好的错觉,好似不论什么人都能和他玩到一块去,可现在他冷下脸,精致的眉眼便好似含了一层雪,冷沁沁的,生人勿进的高冷。

&esp;&esp;“你,一定要如此?”王恩抿了抿唇,含蓄提醒着,“你到底还是学生。”

&esp;&esp;这般冷厉做派,只怕未来科举,哪怕仕途都会不顺。

&esp;&esp;江芸芸沉默,随后又笑了声:“可我总觉得天理昭昭法常在,自有公道在人心。”

&esp;&esp;王恩看向司马亮。

&esp;&esp;司马亮看向江芸芸,随后轻叹一声:“那就如你所愿。”

&esp;&esp;那四人直接瘫软在地上,就连周柳芳也忍不住晃了晃身形。

&esp;&esp;江芸芸恭敬行礼:“督学明鉴。”

&esp;&esp;司马亮看向屋外亮堂的空地,过一会儿又说道:“这四人不过童生,我这里便可以直接罢黜,只周柳芳是秀才,我需上折子呈告礼部。”

&esp;&esp;周柳芳灰暗的脸上倏地露出光来。

&esp;&esp;—— 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