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0节(2/2)

&esp;&esp;虽然还比不上大唐那种万国来朝的局面,但已经初步具备了天朝上国的气象。

&esp;&esp;就在这一日,朝廷宣布采用新的纪年法,即黄帝历加洪武历。

&esp;&esp;藩属国则必须采用三重纪年法,即黄帝历加洪武历加本国君主年号。

&esp;&esp;这件事情是早就决定好的,群臣早已知晓,自然也没什么人反对。

&esp;&esp;至于藩属国,就更没有意见了。

&esp;&esp;使用黄帝历,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恩赐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这些都是国家层面的,对陈景恪自己来说,今年过年也是尤为的热闹。

&esp;&esp;来家中送礼的人,再次排出了很长的队伍。

&esp;&esp;经过几个月的学习,冯氏已经能很好的处理此类事情,倒也不用陈景恪操心。

&esp;&esp;他真正头疼的,是该去给谁家送礼。

&esp;&esp;不该去的去了,会出问题。该去的不去,也会出问题。

&esp;&esp;索性,他再次求助徐达。

&esp;&esp;徐达早就料到他会来,拿出了一份清单给他。

&esp;&esp;上面列出了几个名字,以及各自需要送什么礼品。

&esp;&esp;名单人数不多,基本都是太子一系的核心。

&esp;&esp;比如叶兑、常茂、蓝玉等,礼品也非常简单,加起来也不值几个钱。

&esp;&esp;陈景恪略微一想,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。

&esp;&esp;作为太孙伴读,他眼下不需要去和外臣搞好关系。

&esp;&esp;但也正因为是太孙伴读,他必须要给太子太孙一系的核心成员送礼。

&esp;&esp;正所谓礼尚往来。

&esp;&esp;平日里不打交道就算了,过年这么重要的节日也不走动,就是自绝于他们。

&esp;&esp;以后也就不用在朝堂混了。

&esp;&esp;送的礼比较轻,代表着我暂时无意加入任何一派。

&esp;&esp;除了一致对外,内部的各种问题都别来找我。

&esp;&esp;来找我,我也不会和你站一起的。

&esp;&esp;陈景恪不得不再次感慨,这些高层是真复杂啊。

&esp;&esp;一言一行都有深意在里面。

&esp;&esp;一个不好,不是闹笑话就是掉坑里。

&esp;&esp;还好,他一出场就抱住了朱元璋他们的大腿,避免了许多麻烦。

&esp;&esp;现在又结交了徐达,能快速的弥补这方面的不足。

&esp;&esp;经过孙氏几个月的教导,他母亲冯氏已经是一个合格的贵妇人了。

&esp;&esp;处理各种事情,不说多出色,至少不会犯错。

&esp;&esp;就连他父亲陈远,都变得沉稳许多,做事也更有章法。

&esp;&esp;这倒也不意外,医生在古代也是地位较高,又比较体面的职业。

&esp;&esp;三教九流达官贵人都能接触到,在见识这一方面是不差的。

&esp;&esp;只要略加引导,就能做的不错。

&esp;&esp;有了徐达的指点,他顺利将新年给度过了。

&esp;&esp;年后,诸藩王相继离京返回封地,朱雄英一一送行。

&esp;&esp;朱棣一家也早早的离去了。

&esp;&esp;让陈景恪遗憾的是,始终未能单独和姚广孝聊一聊。

&esp;&esp;不过以后还有机会,倒也不急。

&esp;&esp;说实话,受前世的影响,他对姚广孝是相当忌惮的。

&esp;&esp;但对朱标的底牌了解越多,这种忌惮就越小。

&esp;&esp;双方实力差距实在太大,实在没有可比性。

&esp;&esp;别说朱标了,面对朱雄英,他姚广孝都只能仰视。

&esp;&esp;小胖墩朱高炽被留了下来,马皇后要亲自盯着他减肥。

&esp;&esp;顺便去大本堂读书,给朱雄英当个陪读。

&esp;&esp;同时留下的,还有晋王朱棡的八岁的儿子朱济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