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61节(2/2)

&esp;&esp;这可是老朱和马娘娘钦定的婚事。

&esp;&esp;嗯,陈景恪的两个孩子,姐姐叫圆圆,弟弟叫团团。

&esp;&esp;这是乳名,正式名字要到周岁以后才取。

&esp;&esp;这自然也是迷信。

&esp;&esp;古代医疗差,婴儿腰折率高。

&esp;&esp;百姓就认为,不给孩子取名,阎王爷的生死簿上就没有孩子的名字。

&esp;&esp;黑白无常就没办法来勾魂,以此来保住孩子的性命。

&esp;&esp;还有一些风俗,比如给孩子取贱名,好养活。

&esp;&esp;比如什么狗蛋、粪叉、箩筐之类的。

&esp;&esp;陈景恪自然知道,这都是迷信思想。

&esp;&esp;但还是那句话,反正又没啥害处,何必一定要纠正呢。

&esp;&esp;等生活条件达到了,风气自然就扭转过来了。

&esp;&esp;所以,他也没给孩子取正式的名字,而是用了乳名。

&esp;&esp;嗯……他知道近亲结婚不好,但只是一代人是不会有问题的。

&esp;&esp;怕的是代近亲结婚,甚至几百年上千年,都是几个固定家族联姻。

&esp;&esp;这样才会导致可怕的后果。

&esp;&esp;所以,并没有强行反对这门婚事。

&esp;&esp;等后面科技水平略微提高了,在顺理成章的提出相关理论,并禁止近亲结婚。

&esp;&esp;这样更加的水到渠成,遇到的阻力也会小很多。

&esp;&esp;言归正传。

&esp;&esp;对于大家迫不及待讨好未来皇后的行为,陈景恪又好气又好笑。

&esp;&esp;你们现在就送礼,是不是忒早了点?

&esp;&esp;福清倒是非常开心。

&esp;&esp;陈远和冯氏就更别提了,陈家娶公主就算了,竟然还能出皇后。

&esp;&esp;搁以前,他们做梦都不敢想这样的好事。

&esp;&esp;不光是外人对陈家的态度有所改变,就连亲朋友的态度,都有所变化。

&esp;&esp;比如徐达,直接就将圆圆当自己家的了。

&esp;&esp;至于老朱、马娘娘他们,就更别提了,就差把孩子抱宫里自己养了。

&esp;&esp;朱雄英更过分,直接以爹爹自居。

&esp;&esp;关键他不光喜欢圆圆,连团团也一起喜欢。

&esp;&esp;一见面就是‘爹爹来看你们了’,完全无视了他和这俩孩子同辈分的事实。

&esp;&esp;不过也没人纠正他就是了。

&esp;&esp;大家各论各的就好。

&esp;&esp;而且他喜欢两个孩子,不是更好吗。

&esp;&esp;太子嫡长子的诞生,也让许多人看到了机会。

&esp;&esp;这是天大的喜事,那自然要‘喜’起来,沾了血岂不是就不美了?

&esp;&esp;万一血煞之气冲撞到这孩子怎么办?

&esp;&esp;于是,就有人借机上奏,希望太上皇能暂停杀戮,为孩子祈福。

&esp;&esp;孔家的人,也上了贺表以及请罪书,希望太上皇能看在圣人的面子上饶过他们一次。

&esp;&esp;以后他们保证悔过自新。

&esp;&esp;然后……这些人就全部被罢官了。

&esp;&esp;朱元璋在朝堂明确表示,孔家罪大恶极天理难容,不查清楚愧对天下苍生。

&esp;&esp;敢再有为其求情者,以同罪论处。

&esp;&esp;至于孔家,老朱也没忘了他们。

&esp;&esp;下旨将其家族子弟全部圈禁在曲阜祖地,没有圣旨不得放任何人外出。

&esp;&esp;并命军队进行封锁。

&esp;&esp;执行此事的,正是刚刚参拜过孔庙的李善长。

&esp;&esp;这下,朝野终于明白了老朱的决心,再也没人劝说。

&esp;&esp;但也有很多人开始担心孔家,害怕朱元璋惩处太过。

&esp;&esp;很多读书人自发前往曲阜,准备保卫圣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