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69节(1/2)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“那就暂停科举吧,啥时候士子们彻底摒弃了理学思想,啥时候再重启。”

&esp;&esp;“啊?”群臣目瞪口呆。

&esp;&esp;然后……

&esp;&esp;“陛下,万万不可啊陛下。”

&esp;&esp;然而根本就没有用。

&esp;&esp;老朱当场发飙:“左也不行右也不行,你们当咱是好戏耍的是吗?”

&esp;&esp;“咱金口玉言,岂能说改就改?”

&esp;&esp;“就这么办了,暂停科举,谁反对就去承天门前跪着去吧,多你们一个也不多。”

&esp;&esp;说完,他一甩衣袖,走了。

&esp;&esp;群臣彻底哑火。

&esp;&esp;去承天门前跪着?

&esp;&esp;算了吧,现在还有一千多人天天在那跪着呢,都快成洛阳的一景了。

&esp;&esp;每天都有无数百姓前来观看。

&esp;&esp;最开始,百姓们被震撼到,是用仰慕的目光看待他们的。

&esp;&esp;跪着的那些人,也觉得很光荣。

&esp;&esp;慢慢的性质就变了,大家看他们就和看猴一样。

&esp;&esp;现在愿意去那边跪的人,一天比一天少,估计再过几天就没人去了。

&esp;&esp;况且,对于朝堂上的群臣来说,之前诛杀孔家的时候他们没有去跪,现在就更不可能去了。

&esp;&esp;暂停科举的事情就此成为定局。

&esp;&esp;消息传出后,士子们再次一片哀嚎。

&esp;&esp;又有不少书生受不了打击,选择了自杀。

&esp;&esp;对于这些人,老朱完全不屑一顾,朱雄英也没有对此发表任何看法。

&esp;&esp;如果说,之前为孔家殉葬的那些人,还有可取之处的话。

&esp;&esp;那这些因为不能科举而自杀的人,就可以说一无是处了,多评价一个字都是对自己的不尊重。

&esp;&esp;就在这哀嚎声中,有一批人却弹冠相庆。

&esp;&esp;那就是被理学压制的其他学派。

&esp;&esp;理学被罢黜,他们的机会岂不是来了?

&esp;&esp;宣传学问,赶紧宣传,一定要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。

&esp;&esp;以前宣传学问,最好的办法就是四处游学,广收弟子。

&esp;&esp;然后游说高层。

&esp;&esp;现在又多了一条途径,一条更加便捷有效的途径,那就是报纸。

&esp;&esp;于是,和方孝孺拉关系的人就多了起来。

&esp;&esp;每天都有无数陌生的‘故交’前来拜访,并送上厚礼。

&esp;&esp;对此方孝孺哂笑不已,你们这些人纯属想多了。

&esp;&esp;罢黜理学、暂停科举,这两条政策的公布,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&esp;&esp;那就是,关注孔家之事的人少了很多。

&esp;&esp;这两条政策,算是打到了当前文人的痛处。

&esp;&esp;孔家固然重要,可已经成为定局,新政策却事关切身利益。

&esp;&esp;和自己的利益比起来,孔家自然又算不得什么了。

&esp;&esp;但对于朝廷来说,孔家之事并不算结束。

&esp;&esp;一千多年的传承,孔子血脉早已开枝散叶,全国到处都有他的后裔。

&esp;&esp;曲阜不过是朝廷认可的主脉而已。

&esp;&esp;朱元璋下的旨意是族诛,意思是凡孔子血脉都要杀光。

&esp;&esp;所以,接下来就是全国各地大索孔子后裔。

&esp;&esp;当然,大家都知道这是不现实的。

&esp;&esp;就好像诛九族、夷三族,其实杀的都是代表性人物。

&esp;&esp;其他人隐姓埋名,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。

&esp;&esp;在短期内,这些活下来的人,也别再以某某人的子孙自居就可以了。

&esp;&esp;诛杀孔子全族也是一样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