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天将军 第42节(1/2)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李瑄和衙将们到齐后,卢瑜指着堂上的老者,面容正色地说道。

&esp;&esp;丰安军北面五十里处,黄河以西,汉长城残垣以东有一片肥沃的草地。

&esp;&esp;黄河以西,没有天险保护,所以历年没有汉人百姓生活。

&esp;&esp;但在十几年,毗伽可汗时代与大唐友善,年年朝贡。

&esp;&esp;那块牧场成为暂时的安全之地,先后有数百户汉地牧民,搬迁在那里。

&esp;&esp;这几年虽与突厥决裂,但丰安军城距离那处牧场不远,也经常去巡逻,所以牧民们没有搬迁。

&esp;&esp;现在终于酿下苦果。

&esp;&esp;“寇边突厥估计是阿波达部或咄陆部。我丰安军骑兵不足。即便是请求王帅支援,也一定来不及。”

&esp;&esp;推官齐沖虽然怜悯被劫掠的百姓,但骑兵实在有限。

&esp;&esp;如果早知道敌人动向,派遣步弩过去埋伏,一定可以让敌人铩羽而归。

&esp;&esp;很明显,突厥夜间赶路,清晨突袭,有备而来。

&esp;&esp;第33章 战马体力控制

&esp;&esp;“推官此言差矣,我五百丰安精骑,必能将来犯敌兵击溃。请将军允许我追击。”

&esp;&esp;阿史那扶汶向卢瑜请命。

&esp;&esp;他们部落效忠大唐一百多年,不会因为同是突厥,而心慈手软。

&esp;&esp;如鲜卑一样,彻底融入汉人之中,才是他们的归宿。

&esp;&esp;卢瑜则犹豫不定,迟迟未说话。

&esp;&esp;“诸位将军要为草民们做主啊!牛羊为牲畜,舍弃就舍弃了。但家家户户都有亲人皆被胡人掳走,那是活生生的人呐,在胡人那里,还不如畜牲……”

&esp;&esp;那名老者跪在地上,哀求丰安军出兵。

&esp;&esp;他是里正,必然为父老乡亲们寻找一线生机,他的儿孙也被掳走。

&esp;&esp;“长者请起,非我军不愿,实无能为力。”

&esp;&esp;柳锡赶紧将这名老者扶起来。

&esp;&esp;边塞就是这样,历朝历代胡人劫掠汉民太普遍了。

&esp;&esp;“将军,敌人轻骑能深入到黄河,在丰安军的眼皮子底下劫掠我大唐子民,是我们丰安军的责任。敌人离开的时候,携带大量牛羊,一定无法快速行进,且敌人长途而来为疲惫之师。末将请命,率领骑兵追击。”

&esp;&esp;李瑄突然起身向卢瑜拱手。

&esp;&esp;丰安军最近的突厥部落,在贺兰山西部,距离数百里。

&esp;&esp;现在起兵,必然可以追上。

&esp;&esp;突厥轻骑虽数量众,但结合种种,李瑄有信心战胜。

&esp;&esp;再不济,也可以依靠轻骑的机动,将突厥骑兵赶走,救回被掠走的大唐子民。

&esp;&esp;“此长者只是估计突厥骑兵过千,具体数量还未得知。贸然出兵,会有失身之险。”

&esp;&esp;卢瑜看了李瑄一眼,缓缓说道。

&esp;&esp;“边军的责任就是安边戍民。为苍生而义,为国家而死,这正是我辈男儿所追求。”

&esp;&esp;李瑄不论心里如何想,说出的话却是豪言壮语。

&esp;&esp;一众衙将和军中佐吏听到李瑄的话后,肃然起敬。

&esp;&esp;“将军,请允许末将骑上战马,与李将军一起追击敌人,救回百姓。”

&esp;&esp;热血沸腾的高锴,起身说道。

&esp;&esp;李瑄能以尊贵之躯,行如此勇敢之事。他出身寒微,又怎能不从呢。

&esp;&esp;“战机稍纵即逝,丰安军中没有懦夫,请将军下命。”

&esp;&esp;阿史那扶汶正要思战,他对李瑄敬佩之至,有李瑄带头,他更有底气。

&esp;&esp;“李将军之言不无道理。敌人长途奔袭而来,人困马乏。我军可出其不意。”

&esp;&esp;“出战吧将军,我也愿加入骑兵,与李将军一起。”

&esp;&esp;“突厥在丰安黄河劫掠而归,这是我们丰安军的耻辱……”

&esp;&esp;一众衙将,纷纷向卢瑜请命。

&esp;&esp;这让卢瑜眼神微变,他是文官为将,新节制丰安军,还来不及笼络诸衙将。

&esp;&esp;现在因李瑄一句话,而靠拢李瑄,这对他威势很不利。

&esp;&esp;但事已至此,他不能惹众怒,只能说道:“就由李将军率领五百骑兵追击突厥。本将会立刻快马上书王帅,请求支援。”

&esp;&esp;如果李瑄能击溃突厥来犯骑兵,最大的功劳归主将。

&esp;&esp;如果不能……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