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天将军 第344节(2/2)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出偏殿后,还未见李林甫,李隆基就问高力士:“力士,是怎么回事?”

&esp;&esp;“启禀圣人,太原城外发现一具尸体,是太子的奴仆。据说太原令调查,此太子奴仆前几天一直在太原城,他出城的时候,突然被劫掠杀死。”

&esp;&esp;高力士将奏折的内容告诉李隆基。

&esp;&esp;“太子奴仆去太原干什么?”

&esp;&esp;“什么?何有此事?”

&esp;&esp;李隆基刚自问一声,就反应过来。

&esp;&esp;因为他想起来王忠嗣也在太原。

&esp;&esp;作为政变起家的皇帝,他对这种事情非常敏感。

&esp;&esp;他看着神龙政变,武则天被张柬之赶下台,朝局变得震动。

&esp;&esp;他联合太平公主,率领五百死士,发动唐隆政变,诛杀韦后和韦氏党羽,扶他的父亲成为皇帝,而他成为太子。

&esp;&esp;他又一手策划先天政变,反杀太平公主,正式接管大唐的一切。

&esp;&esp;血色的权力,一直在他脑海挥之不去。

&esp;&esp;这一刻,李隆基如芒在背。

&esp;&esp;作为储君的太子,手握十几万兵马的元帅。

&esp;&esp;而元帅和太子,从小一起长大。

&esp;&esp;一些信息,直接充斥入李隆基的脑海,他以前认为王忠嗣对他忠心耿耿的念头,瞬间动摇。

&esp;&esp;他没有认为奴仆前去太原,只是交流感情。

&esp;&esp;也幸亏奴仆之死,让他知道这件事情。

&esp;&esp;李隆基不允许任何人撼动他的权力,他问高力士:“力士,这件事情,你如何看待?”

&esp;&esp;“启禀圣人,老奴认为要认真调查,先召王将军回长安询问一下,再好好确认奴仆的身份。”

&esp;&esp;高力士心觉有蹊跷,但他了解李隆基,怕李隆基暴怒,不敢劝谏,只能用中和的办法。

&esp;&esp;只要王忠嗣敢回来,一切都好办许多。

&esp;&esp;那时候,高力士就愿意相信王忠嗣没有异心,就看李隆基的想法了。

&esp;&esp;如果王忠嗣不愿回来,那算他看走眼。

&esp;&esp;“嗯!”

&esp;&esp;李隆基的好心情全无,目不转睛的点了点头。

&esp;&esp;此时,李林甫已经在沉香亭的二楼处等待。

&esp;&esp;“不必行礼了,右相,此事重大,说说你的看法!”

&esp;&esp;李隆基让李林甫免礼,他坐在首座,双手放在玉案上,青筋爆起。

&esp;&esp;能看出他的失望与怒火!

&esp;&esp;“臣未想过会发生这样的大事!必须三司推事,将此案查得水落石出。”

&esp;&esp;李林甫心里已经在笑了,但他表情是痛心疾首的样子。

&esp;&esp;三司推事,此必杀王忠嗣!

&esp;&esp;这一次,他皆已安排好,不会再有纰漏。

&esp;&esp;“啪!”

&esp;&esp;“朕要派羽林军,将这个逆子捉回来。”

&esp;&esp;李隆基拍了一下玉案。

&esp;&esp;“圣人需要先写诏书,给予羽林军先斩后奏的权力,以免军队被亲信控制。”

&esp;&esp;李林甫用心险恶。

&esp;&esp;他明明知道王忠嗣不会反抗,这么说是加深李隆基对王忠嗣的恶劣印象。

&esp;&esp;他指得亲信,自然是王忠嗣亲信,暗示王忠嗣任人唯亲,军中遍布爪牙。

&esp;&esp;“力士,让陈玄礼选择遣羽林军通过驿站快马到太原,将王忠嗣拿下。以最快的速度押回京城。”

&esp;&esp;李隆基一刻都不想等,下达命令。

&esp;&esp;“遵旨……”

&esp;&esp;高力士眼神一动,趋步离去。

&esp;&esp;随后,李林甫一直在安抚李隆基,表面上是让李隆基不要担心,但越是这么说,越是使李隆基不安生。

&esp;&esp;他对王忠嗣寄予厚望,王忠嗣也不负所望,帮他建立功勋。

&esp;&esp;虽认为王忠嗣没有李瑄的锐气和勇猛,但他觉得王忠嗣也是大唐北方支柱,和李瑄、安禄山一样,都是他信任的将领。

&esp;&esp;现在发生这样的事情,让李隆基觉得王忠嗣貌忠似奸,越想越难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