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dt css="rd">
&esp;&esp;李隆基迫不及待要弄清楚是怎么回事,就跟着李瑄来到熔炉旁。
&esp;&esp;李瑄指着熔炉和花棚,以及器具,向李隆基和杨玉环解释打铁花的原理。
&esp;&esp;原本只是道家驱魔辟邪的小手段,大胆改进一下,竟有如今的蔚为壮观。
&esp;&esp;李隆基被李瑄的奇思妙想所震撼。
&esp;&esp;“先前星火如瀑,尔等是否被烫伤?”
&esp;&esp;李隆基又问负责打铁花的金吾卫。
&esp;&esp;“回圣人,只要技巧好,将铁液全部放飞高空,并不会被烫伤。若是夏日,我们可赤裸上身打铁花……”
&esp;&esp;一名金吾卫的回答惊人。
&esp;&esp;但此刻李隆基不得不信。
&esp;&esp;这翠云亭前他看得清楚,这些金吾卫士兵一直沐浴在火光之中。
&esp;&esp;“铁花之美,如星河倒倾,此应让长安的百姓也看看啊!”
&esp;&esp;李隆基拍着手说道。
&esp;&esp;他有这种想法,是想让长安的无数百姓,承圣君的恩情。
&esp;&esp;让外国使节和西域胡商看到大唐的繁华。
&esp;&esp;这是一种炫耀的心思。
&esp;&esp;“明年上元节,圣人摆驾回长安城。长安曲江的花灯,与铁花一起,天上都比不过。”
&esp;&esp;李瑄笑着向李隆基回答道。
&esp;&esp;“是极,是极……”
&esp;&esp;“七郎上元夜甚合我意,我要赏赐七郎锦缎五千匹……”
&esp;&esp;李隆基认同,明年他一定回长安过元正。
&esp;&esp;他也因为此上元夜的布置,对李瑄大赏。
&esp;&esp;“臣拜谢圣人……”
&esp;&esp;李瑄拱手谢恩。
&esp;&esp;李隆基赏赐,他一向不犹豫地收下。
&esp;&esp;锦缎就是最华美的进贡蜀锦,价值不菲。
&esp;&esp;文武百官方醒悟后,心思各异。
&esp;&esp;李林甫沉默不语。
&esp;&esp;李瑄的脑袋让他看不懂,想起之前的嘲笑,此时他只想快点离开。
&esp;&esp;而李瑄的亲信更赞叹于李瑄的智慧,他们通过了解。
&esp;&esp;这花火是用铁水绽放,看似华丽,转瞬即逝。
&esp;&esp;但实际上花费不大。
&esp;&esp;在曲中求直,省了无数钱财。
&esp;&esp;这种敬佩之心,渐渐深入骨髓,今后会有一批文武官吏,将李瑄的话奉为圭臬,将李瑄的行为看成大道,最终成为李瑄的铁杆支持者,坚定不移……
&esp;&esp;第301章 天宝九载,重要的抉择
&esp;&esp;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&esp;&esp;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&esp;&esp;在这花朝季节,杨玉环想曲江花开,李隆基决定提前返回长安城。
&esp;&esp;对于华清宫的温暖,李隆基一再回首。
&esp;&esp;那一夜的花火不忘,此是他享乐的天堂。
&esp;&esp;他觉得自己的后半生,都将会如此,他与他的玉环娘子一起,春在长安,冬在华清。
&esp;&esp;唯一的遗憾,就是岁做不饶人。
&esp;&esp;在有限的岁月中,李隆基只想享乐。
&esp;&esp;他在华清宫的时候,平均七日一朝。
&esp;&esp;那时的文武百官认为是天寒地冻,圣人年纪大,不能伤害身体。
&esp;&esp;平民百姓也能理解。
&esp;&esp;六十多岁了,花甲之年。
&esp;&esp;太宗皇帝活了五十二岁,高宗皇帝活了五十六岁,中宗皇帝活了五十四岁,睿宗皇帝活了五十五岁。
&esp;&esp;百姓和大臣,都认为李隆基年纪大,颐养天年是常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