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末的法师 第729节(2/2)

&esp;&esp;造反的人,通常称自己为义军,或者反清复明,或者是现在的革命军。

&esp;&esp;唯独双喜,开口闭口造反。

&esp;&esp;“好好好,我一定配合。”清兵点头如捣蒜。“很多人都不想给大清卖命了。”

&esp;&esp;这倒是实话。

&esp;&esp;自从苏元春下狱后,巡防军对清廷不满的大有人在。

&esp;&esp;双喜却不轻信于人:“待会你瞪大眼睛,看俺们的手段,就知道不配合的下场了。”

&esp;&esp;清兵带路,两人紧随其后。

&esp;&esp;前面有六个抱着步枪睡觉的清兵,王隆自告奋勇:“双喜哥,俺上,把他们全解决了。”

&esp;&esp;带路的清兵却说:“不,二位好汉爷,这几位曾经都是苏老将军的亲信,他们杀不得啊,让我来劝劝。”

&esp;&esp;双喜想了一下,给王隆打了个颜色。

&esp;&esp;两人一左一右,将清兵架在当中朝那边走去。

&esp;&esp;两人拿着上膛的马牌撸子,对准了清兵的脑袋,只要事有不谐,双人双枪,同时可击杀四人,剩余两人也翻不起太大浪花。

&esp;&esp;清兵先堵住一人的嘴,将他摇醒。

&esp;&esp;那人挣扎,清兵:“是我,不要喊,我说你听,同意就点头。”

&esp;&esp;那人点了点头。

&esp;&esp;清兵说:“这两位好汉爷是造反的起义军,我们跟他们一起造反。”

&esp;&esp;那清兵有些懵逼,头脑尚且不怎么清醒,但不知想到了什么,猛地点头。

&esp;&esp;于是便放开了他。

&esp;&esp;这人果然没喊。

&esp;&esp;接着,几人摇醒了其他人,如法炮制,六人竟然全部同意造反。

&esp;&esp;双喜大喜。

&esp;&esp;竟然未损一兵一卒,就拿下了外围。

&esp;&esp;双喜先是给他们讲了,后面还有大军过来,主导者为孙公武,这次的带队是黄明堂等等。

&esp;&esp;这几位,在南方如今也算是有名有号了,因为孙公武不但屡次造反,还派人潜入南方的百姓里不断地做宣传,幕后工作也很到位。

&esp;&esp;听说了孙公武和黄明堂,七人才算信服。

&esp;&esp;这七人加上双喜和王隆,径直上了炮台。

&esp;&esp;双喜看着横七竖八倒在地上休息的清兵,有些不知怎么办才好。

&esp;&esp;杀了不是,叫醒还担心他们群起而攻。

&esp;&esp;冷不防,七人鼓噪起来:“呔,大伙都醒醒。”

&esp;&esp;一群清兵揉着惺忪睡眼,疑惑的看着他们。

&esp;&esp;“大伙是不是早就不满朝廷了?”

&esp;&esp;“都听说过革命军吧?”

&esp;&esp;“这两位是孙先生派来的……”

&esp;&esp;七嘴八舌,快速阐明事情经过。

&esp;&esp;一个武官睡意全无,闻言大怒:“尔等竟敢造反?等朝廷下旨诛伱九族……”

&esp;&esp;好狗!

&esp;&esp;双喜猛地扑过去,在对方猝不及防下,刺刀捅进对方的胸口,同时习惯性的捂住对方的嘴,不让他喊出来,手腕使劲的拧了一下刀柄。

&esp;&esp;这是曾经赵传薪带他们去打绺子时候留下来的习惯。

&esp;&esp;那时候总是搞偷袭,因为鹿岗镇的人少,经不起伤亡。

&esp;&esp;武官瞪大了眼睛,逐渐充血。

&esp;&esp;而王隆则拿着马牌撸子,警惕众人发难。

&esp;&esp;清兵都震惊的瞪大了眼睛。

&esp;&esp;这人失心疯了不成?

&esp;&esp;他们只有两人,却敢在清兵当中明目张胆的杀人?

&esp;&esp;然而,也正是如此,竟然无一人敢反抗。

&esp;&esp;可见军心有多涣散,可见清廷有多不得人心。

&esp;&esp;双喜等武官死透,奋力抽出刺刀,起身扫视:“诸位,俺叫张……别管俺叫啥了,今天俺把话撂在这,他死死一人,恁们死死一窝,不信大可以跟俺动手试试。”

&esp;&esp;他和王隆不但背着莫辛纳甘,各配两把马牌撸子,且包里还有温彻斯特1897,更兼两人身上都穿着战争之创皮子做的防弹马甲,可谓是全副武装,日本人所谓的轻骑兵骷髅作战队根本没法比。

&esp;&esp;要真是动起手来,哪怕深陷重围,两人也有把握从这里杀出去,因为清兵才刚醒,思维混乱,神志不清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