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其二,交还货船时,大清的军舰须得鸣炮道歉。
&esp;&esp;其三,被扣留的枪支弹药,必须由大清购买,总价为21500日元。
&esp;&esp;其四,处置对扣押二辰丸号有责任的官员,乃至于船员。
&esp;&esp;其五,赔偿此事件,造成的一应贻误商机所带来的损失。
&esp;&esp;只有满足此五条内容,二辰丸号才能完结。
&esp;&esp;否则,大日本帝国的‘和泉号’巡洋舰只是先锋,我们会联合葡萄牙的战舰,一同向贵国要一个交代。”
&esp;&esp;清廷的外务部就怕这个,一听就麻爪了。
&esp;&esp;立即将此事向慈禧报告。
&esp;&esp;慈禧大怒,当场拍桌子道:“难道没有前车之鉴么?因为小小的一艘商船,值当吗?立刻给我放了二辰丸号,那些条件顺便也都答应下来,这没什么大不了,以友邦为重。”
&esp;&esp;外务部将此事告知了林权助,林权助多日来紧绷着看似很严肃的脸,这才露出了笑容。
&esp;&esp;这个决定一出,接到消息的张人骏如遭霹雳:“什么?糊涂,满朝诸公当真是糊涂,太……”
&esp;&esp;见他急头白脸,口不择言,师爷赶忙打住:“督台,不可妄语。”
&esp;&esp;张人骏深吸一口气:“可这,这,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啊。”
&esp;&esp;师爷眼珠子一转:“其实未必没有转机。何不,去寻那个人说说?”
&esp;&esp;“谁?”张人骏气急败坏问。
&esp;&esp;师爷朝西南向指了指:“姓赵的布衣。”
&esp;&esp;师爷也是坏,一句话,暗暗的回怼了张人骏好多天前说的那句话。
&esp;&esp;现在国家大事,还真得靠区区一介布衣。
&esp;&esp;张人骏下意识的就要反对,可话梗在喉咙,怎么也说不出口。
&esp;&esp;片刻,他长叹一口气:“朝廷那边,太后已经发话,没了转圜的余地,老夫人微言轻,怕是无力回天,看来也只有碰碰运气了。如此,你去一趟……”
&esp;&esp;师爷摇头:“认识我的人太多,如果被发现,风声会传到京城那位耳朵里,会耽误了督台大事。我们不需要大张旗鼓,只需遣一生面孔入岛,将消息带到即可。能成便成,不成,督台也尽力了。”
&esp;&esp;“好,就这么办!”张人骏死马当活马医。
&esp;&esp;只是,慈禧似乎为了赶紧消弭祸患,那五个条件答应的快,践行的更快。
&esp;&esp;几乎在第二天,清廷的广东水师,就准备在九州洋上释放二辰丸号。
&esp;&esp;作为节制广东水师的张人骏当然知道这事儿。
&esp;&esp;他急的嘴角都起了燎泡:“怎么样了?信使还没到吗?那21500日元都已经准备好了,哎……”
&esp;&esp;“马不停蹄,换马不换人,一定能到。”师爷苦笑,万万没料到京师的那位佛爷跪的久了,连这种丢人事都嫌干的慢:“只不过,这一来一回,赵传薪他能赶得上吗?”
&esp;&esp;第542章 我看谁敢鸣炮
&esp;&esp;九澳山。
&esp;&esp;赵传薪正在看关于镇南关的“叛乱”新闻。
&esp;&esp;吹水驹可不像之前的裁决团那样懂规矩,没事的时候远远躲开,赵传薪随叫随到。
&esp;&esp;他经常跑过来蹭吃蹭喝,跟赵传薪瞎白话。
&esp;&esp;他说:“掌门,这大清是不是要完了?每年都要经历几次乱党作乱。”
&esp;&esp;普通人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。
&esp;&esp;赵传薪说:“百足之虫,虽死不僵。但毋庸置疑,姓孙的这次要出名了。”
&esp;&esp;孙公武登右辅山,亲自向清军发炮,据说有模有样,打的还很准。
&esp;&esp;他亲自为伤员包扎伤口,作秀作的很合格,致使起义军深受鼓舞。
&esp;&esp;而清廷方面,右辅山告急,老佛爷万分焦躁。
&esp;&esp;以往都是小打小闹,片刻即平息,此次声势却显得浩大。
&esp;&esp;所以急电广西巡抚张鸣岐、边防督办龙济光、统领陆荣廷等人,限七天内夺回右辅山炮台,否则革职解京谢罪。
&esp;&esp;这些都是在报纸上报道的。
&esp;&esp;赵传薪正看着,一个汗流浃背的汉子,小跑着上山。
&esp;&esp;他捉住了一个鼻涕娃:“赵传薪赵先生在哪?”
&esp;&esp;鼻涕娃赤着上身,皮肤黝黑滑溜,一挣扎就挣脱钳制,流着哈喇子问:“你是来送礼的么?”
&esp;&esp;来这里找赵传薪的,都备着礼物。
&esp;&esp;可来人显然两手空空,鼻涕娃便有些狐疑。
&esp;&esp;那汉子却急道:“我寻他有要务,速速带我去见。”
&esp;&esp;很快,他远远地看见了坐着喝茶看报晒太阳的赵传薪和吹水驹。
&esp;&esp;吹水驹唾沫横飞的白话的样子,和赵传薪气质不搭,这次来人倒是一眼寻到正主,他叉手行礼:“赵先生,可否屏退外人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