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2章(1/2)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去年此时,郭子仪在背都山一战,如春雷一响,终结凛冬。

&esp;&esp;新一年的春日,同样在山西战场,李光弼以太原会战的绝对胜利,再次向天下昭告出唐军坚定的决心。

&esp;&esp;终局未决,言败尚早,无惧再比高低。

&esp;&esp;而或许李光弼自己没有也不及料到的是,这一战的结果影响的远不只是友军的士气,提前收到战报的严庄也敏锐地嗅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。

&esp;&esp;燕阵营中,安禄山垂垂病危,史思明元气大伤,阿史那从礼还在漠北牧羊。

&esp;&esp;这简直是上天为他打造的时机。

&esp;&esp;在此之前,谁能想到领了十万大军的史思明不仅没攻下太原,还被打得节节败退,只得狼狈断尾求生?

&esp;&esp;李明夷收回震动的目光,转眸瞥向压不住笑意的严庄。

&esp;&esp;在巨大的诱惑面前,藏在狼营中的老狐狸也忍不住露出了爪牙。

&esp;&esp;这场各方势力交错造就的绝佳机会,的确让他一步登天地获得了至高的权力。擅长谋心的严庄也被野心驾驭着,走出了棋行险招的一步。

&esp;&esp;可他没有或不愿深想的是,一路从尸山血海中拼杀出的各路燕将,岂会心甘情愿让他一个动嘴皮子的文官窃取胜利?

&esp;&esp;乱世之中,刀枪才是真正的话语权。

&esp;&esp;夹着冰雪的微风拂动柳枝,一抹黑色的剪影从眼前闪掠。

&esp;&esp;李明夷回头望去。

&esp;&esp;一只燕子在低空舒展着羽翅,乘着即将北归的暖流,一掠滑向明光初现的天际。

&esp;&esp;春天就要到了。

&esp;&esp;

&esp;&esp;行宫中,一场浩大的法事正在僧人们庄严的诵经声中进行。

&esp;&esp;已经登临帝王的安庆绪,沉浸在周围或真或假的悲声痛哭中,跪在自己父亲的灵柩前垂泪不已。

&esp;&esp;“陛下切莫悲痛伤身。”

&esp;&esp;随着徐疾的脚步声靠近,出现在他身后的年轻燕将解下刀甲,靠后一步地跪在新皇的背后。

&esp;&esp;“先帝身前已命父亲在河北秘密修筑陵寝,选址可北望范阳、揽视中原。先帝他老人家虽龙驭归天,可今我大燕已立鼎天下,只差一步便能完成先皇的大业。陛下更当振作精神,与族人们共谋宏图。”

&esp;&esp;这番带着安慰的鼓励却并没有让安庆绪振奋几分,那肖似安禄山的面容上慢慢露出一抹不应有的颓丧。

&esp;&esp;对方的言外之意,他并非听不懂。

&esp;&esp;可现在燕廷的军政大权实际上已经被严庄独揽,他这个皇帝除了哀痛也没有其他事可以做。

&esp;&esp;安庆绪只能偷偷借着该哭的场合落泪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