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五十六)故人(2/2)

&esp;&esp;大金通行的是契丹和女真文,懂汉文的不多,除了他们这些贵族,以及朝中与南朝使者常来常往的官员,从金军到各部将领,对汉字一知半解。

&esp;&esp;“可有名单?”

&esp;&esp;“没有。”

&esp;&esp;“”

&esp;&esp;占得汴京后,城中凡是带个一官半职的,全数被俘,后来张邦昌被逼自立,无可奈何之下,以朝廷事务繁重为由,几番谈判,保得百姓、僧侣,朝臣数千,得从金营放归。

&esp;&esp;宋官冗杂,剩下的仍有许多,特殊的几个是拒绝在推举书上签名,强烈反对废赵的朝臣。除了二帝,其他京中臣子都是随意处置,做物品一般,谁还会去问人家姓甚名谁。

&esp;&esp;叹了口气,完颜什古无奈,打发走这人,想了想,让人去把孟怀义叫来,开门见山。

&esp;&esp;“你对京城的官员知道多少?”

&esp;&esp;“这,”孟怀义进士出身,走得好运,做过半年的京兆尹,可年少轻狂,口无遮拦,得罪了童贯宠爱的一个美姬,很快被贬黜,历任边县,再无缘得回京师。

&esp;&esp;朝中官员历来更换频繁,他摸不准完颜什古的意思,“郡主是想”

&esp;&esp;“哦,”完颜什古笑笑,“我听闻这次北上有几位官员随行,一路来辛苦得很,我怕其中有些误会,若是都如孟县令这般栋梁之材,不得重用,郁郁寡欢,岂不可惜。”

&esp;&esp;“原来如此,”孟怀义哪还能不明白,马上挂出谄媚的笑容,“臣立即去办。”

&esp;&esp;说着退了出去,完颜什古不急,孟怀义乔装一翻,算是遮住仅有的羞耻心,跟着一名金兵进入大牢,去关押几位臣子的狱中走了两圈。

&esp;&esp;凉陉城内算有烟火气儿,生命总是十分顽强,附近有人支起茶棚子熬汤,用的是此处独有的树叶,味道含着淡淡的果味,清香怡人,非常舒服。

&esp;&esp;完颜什古去要几壶,一些赏给把守大牢的军士,一些自己饮用,她坐在茶棚里,随意扫视四周,不多会儿,看到孟怀义匆匆而出。

&esp;&esp;“郡主,”恭恭敬敬,孟怀义圆滑,知道怎样最能讨这位昭宁郡主的欢心,不多废话,“那牢中单独关押的共有八人,臣并不全部认识,只认得其中三位。”

&esp;&esp;“哪三位?”

&esp;&esp;亲自给孟怀义倒了一碗清茶,示意他慢慢说,孟怀义千恩万谢,方才小心坐下,道:“左起最里第一间关着的,叫张叔夜。”

&esp;&esp;“第二间关着的,叫孙傅,字伯野,与臣是同乡同榜进士,辅佐太子,官任少傅。”

&esp;&esp;“第三间关着的,叫秦桧,晚臣两年入仕,也是一位登科进士,当时榜下捉婿,得抚州知府王仲山赏识,娶其女为妻,一时佳话。”

&esp;&esp;余下五人孟怀义都没见过,完颜什古听他说辞,只有孙傅最为熟悉,秦桧次之,至于张叔夜,他基本没有交集。

&esp;&esp;“孙傅此人如何?”

&esp;&esp;心里算盘打了几轮,孟怀义揣摩着完颜什古的意思,“才华横溢,文武双全,比臣只高不低。”

&esp;&esp;能登榜进士的,自是天下才俊中的佼佼者,完颜什古意味深长地看着孟怀义,没说话,孟怀义顿时反应过来,赶紧说:“能得郡主赏识,何等荣幸,我与他有同乡同科同师之谊,不如让臣去试试,问问伯野兄的意思。”

&esp;&esp;“好,”完颜什古很满意,“那另外二人呢?”

&esp;&esp;“这,”其他二人孟怀义都不相熟,可被完颜什古盯着,只能说:“臣尽量试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