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沈青越咬一口,“我去……好酸……”
&esp;&esp;他勉强了两口,只啃了个皮就吃不下去了。
&esp;&esp;没长熟的梨吃起来还有点儿木木的口感。
&esp;&esp;沈青越看看四周,哪儿也不适合扔垃圾,直接把梨怼姜竹嘴里。
&esp;&esp;姜竹咬了一口,也被酸得一激灵,然后赶紧快速啃,在酸味儿弥漫开前咽下去,抓紧把梨核扔远点。
&esp;&esp;沈青越:“今年梨长熟了我跟你一起来摘。”
&esp;&esp;“嗯。”姜竹抹抹嘴,还是酸,快步跑去酱酱旁边从包里拿水喝。
&esp;&esp;沈青越哈哈笑:“酸你还吃!”
&esp;&esp;姜竹连灌了好几口水才把酸味压下去:“可以吃了,就是酸。”
&esp;&esp;第152章 采风(二更)
&esp;&esp;在自家山上玩了几天, 沈青越提议去码头看看。
&esp;&esp;趁着天气还暖和,他想去给下本故事取材。
&esp;&esp;既然要画探案的故事, 总要有素材才行。
&esp;&esp;故事可以自己编,不过场景、道具、服装等等,写实一点儿才能更有代入感。
&esp;&esp;村子他很熟。
&esp;&esp;集市、镇上和县城他大概也能画出来,具体想画什么场景可以再去取材,码头他去得少,不太熟, 而码头又集中着南来北往的客商船只,兴许还能给他的故事提供灵感。
&esp;&esp;轻装上阵,骑着酱酱去比酱酱拉车的速度快多了。
&esp;&esp;他们俩早上吃过饭出门,到了码头竟然也不算太晚。
&esp;&esp;宝峰县在整个镇南郡算不上什么大县, 和池远舟接触多了,从他的语气大概能判断, 宝峰县在全郡大概排在中游。
&esp;&esp;不过码头还挺热闹的, 有一条街的商铺, 有一百多米的停泊码头。
&esp;&esp;岸边渔船、货船、客船都有, 大船小船, 还有在江上过往的船只。
&esp;&esp;岸边有不少卖吃食的铺子, 有酒楼, 有茶厮, 也有露天的简易茶铺, 几块儿木板, 一排竹子, 就算墙壁了,店家在土灶上烧水沏茶做简单的饭食,等活儿的人坐在小屋内外, 看着码头过往的船只。
&esp;&esp;船商们则到好一点儿的茶馆、饭馆吃饭休息。
&esp;&esp;像马五那样的大户船商,则住在更高档的客栈里,有伙计替他看管货物船只。
&esp;&esp;秋季的茶市已经到了尾声,而秋收正忙碌,码头干活儿的人不算太多。
&esp;&esp;很多船停在岸边等装货卸货,但干活的人手显然不太够,和之前送药材来时对比,看上去还挺冷清。
&esp;&esp;沈青越和姜竹牵着骡子在码头遛了两圈,还找了个人少的地方,让姜竹帮他遮着,拍了几张码头的照片当参考。
&esp;&esp;他瞧见有人提着一兜子活蹦乱跳的鱼进了一个茶馆后厨,肚子也饿了:“咱们去吃点儿东西。”
&esp;&esp;姜竹想带他去马五住那家客栈或旁边的酒楼,他在那儿吃过饭,觉得那儿做得还挺好吃的。
&esp;&esp;沈青越:“咱们就在这儿吃吧。”
&esp;&esp;他听见有几个外地的小船商凑在里面闲扯呢。
&esp;&esp;姜竹把骡子拴到外面的停马柱上,和沈青越进来找了个角落坐。
&esp;&esp;茶馆是个能听八卦的地方。
&esp;&esp;特别是这些既不能离开自己的船太久太远,又苦于找不到干活儿的想忙都忙不起小船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