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5节(2/2)

&esp;&esp;“这账可哪有这么好还啊,便是还上了又如何?家里嚼口大,照旧紧巴,就说这柴火吧,今年是狗子一个,我还能老着脸皮带到老姐姐家里来练字,过两年,狗子添弟弟妹妹了,还如何能带出来?家里就只能没日没夜烧炕,昨儿我听狗子爹在那算呢,按这几年的煤价,一年怕不得往里烧进去十两银子?”

&esp;&esp;“十两那多了,五两是差不离。”毛家媳妇也从厨房进来了,手里拿着一个笸箩,里头放着翠绿皮红心的心里美萝卜,切成一段一段的,“婶子快吃几片,您这声音都嘶哑了,准是生火受了烟气,寒冬腊月,萝卜赛梨,不嫌弃就尝尝,我刚吃了一片,这萝卜不辣!”

&esp;&esp;再怎么样,萝卜和白菜各家还都是有的,北方家家都有地窖,这两样耐窖藏的蔬菜,每逢秋季立冬,家家都大量购买,时机恰当便立刻入库储藏,达官贵人吃洞子菜,一般的百姓家冬菜还是可以配着吃的,虽也较难得,穷人家里还是以粗盐腌的咸酸菜为主,但在毛婶子、秦婶子这两家还算不得什么,秦婶子便取了一片萝卜噙了,笑道,“偏了您了,萝卜就是土人参,这可是好东西呢。”

&esp;&esp;她一肚子的掌故,毛家婆媳都愿意听,媳妇儿也偏腿上炕,爱怜地把襁褓里的孩儿摆摆正,逗了逗她的小脸蛋,自己也取了一片萝卜,听着秦婶子絮絮叨叨地讲着什么《本草》、《药经》里萝卜的效用,正要吃时,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驼铃声,逐渐接近,媳妇儿又坐不住了,“莫不是俺大哥来了?您坐,我出去看看去。”

&esp;&esp;说着,忙又披衣戴帽子,从套间里出去——此时北方走远路,多有用骆驼的,尤其是商队更爱骆驼,俗语‘九国贩骆驼’,意思便是远生意多用骆驼做,这人能去九国贩骆驼,可见跑得多远,多能兜揽生意。毛家儿媳娘家大哥,就是常领着商队出门的二管事,因此一听驼铃响她就坐不住,总盼着是娘家来人了。

&esp;&esp;过了一会,驼铃声越近,毛家儿媳在院门边张望了半日,回来却迷惑地说道,“倒不是我大哥——一伙人运煤来了,那是煤市街的骆驼队。”

&esp;&esp;京城的煤块儿,多是由骆驼队从西山运送到城外的煤栈,再从煤栈运送到城内煤市街一带,因此煤市街的驼队也是有名的。城里人家买煤,多是自己推车去拉,一车能拉一千斤,一冬也就是一两车的事儿,驼队并不来这一带的胡同。毛婶子听了也是疑惑,但因为和煤有关也十分关心,“是来卖的?多钱一袋子,可问了没有?”

&esp;&esp;“瞧着凶相,没敢问呢,他们就在胡同口大街上停了。”

&esp;&esp;毛婶子便把萝卜三两口塞进嘴里嚼了,赶忙喝一口热茶漱漱口,去一去嘴里的萝卜味儿,“你小人儿面薄,我老婆子问去。”

&esp;&esp;说着,和秦婶子一起,张罗着穿罩衫,趿拉鞋子,戴帽子,一丝不苟地穿戴上了,两人互相搀扶着出了院子,便果然见到一行人站在大街上,往胡同里指点,身后是一支驼队,那些人身材都十分高大,有男有女,两个女娘拖着油亮的大辫子,站在人群中央,张罗着排布,又是拿大秤,又是拿喇叭,又是往下卸煤的,看得人一头雾水,此时沿街人家多少也都有出来看热闹的,还有人问道,“这不是木头吗?哟,那是你家里的,还有卫家的大姑娘!”

&esp;&esp;这都是一胡同的老街坊了,两个婶子一听,也不巴着门了,都往外走,深怕来晚了赶不上新鲜的。“木头,这是啥意思,整了煤来卖?多钱一袋子呢?”

&esp;&esp;“婶子们别急,这不是卖的,是舍的,您二位有名的富户轮不上,舍给老弱贫户,一家二十斤——”

&esp;&esp;这时候铁皮喇叭已经拿出来了,木头交给几个伴当,都拿着喇叭进胡同去喊,“买活军发善心,舍煤了,里坊穷困人家都能来拿,一户二十斤,不多不少是个心意——也不必多拿了,过几日还来的。”

&esp;&esp;二十斤煤,确实不多,也就是毛家一天多的量,不值当在雪里排队等着领煤的,但对穷人来说二十斤煤省一省可以用五天了,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?不一会,胡同里院门几乎都开了,穷人忙着出来排队,殷实人家也多有兴味盎然出来看热闹的——没办法,猫冬、猫冬,冷天大家都猫着不出门,也着实无聊,大冷天不值当排队领煤,但要在雪地里站着看热闹那还是值得的。

&esp;&esp;“找谁领煤那?”

&esp;&esp;“木头,找你吗?”

&esp;&esp;大伙儿乱糟糟地问着,因为有街坊里熟悉的人物出面张罗,连里正也在一旁,因此倒也不担心是骗局,是设的套儿,嘴上都是喊得亲热,木头道,“不找我,找她们!”

&esp;&esp;他拿手一比,把两个女娃娃显出来了,众人都骚动起来,“啊?找她们?!”

&esp;&esp;说实话,木头媳妇也还罢了,站在大秤旁的卫妮儿,最近在胡同里名声可不好,便是今日,和一群男丁厮混在一处,传出去也是不好听的,要不是她们明显是为买活军办事,那脾气不好的街坊都能指着鼻子骂——为何呢?一条胡同的名声,得靠大家维护着,你一个人撒疯卖味儿不要紧,不能带累了街坊们的名声吧?这好歹是北城正经胡同,真要是个风骚的趁早上八大胡同去!

&esp;&esp;但今日,有了这些健壮高大的买活军护卫,还有能耐人木头和卫大郎——木匠在一般百姓心中的地位是特别崇高的——在一边,大家就暂且收敛了这股子邪火,只是有些不可置信地问,“啥意思?这么多男人都在呢,就瞅着她们分煤呗?”

&esp;&esp;“六姐就是这意思,反正也不要钱,这女人分的煤一样也能烧——您爱要就排队,不要那也是您自个儿的事——”

&esp;&esp;这老八板儿的先生还自不可置信问个不住,胡同里众人也惊叹着望向骆驼边两个罩衫女娘,指指点点议论个不住,一时竟无人上前,木头媳妇不耐烦了,叉腰道,“没人来,那咱们收歇了去鲫鱼胡同那儿去,那儿烧不起煤的人家多!”

&esp;&esp;“别介!来了来了,要的要的。”

&esp;&esp;话音未落,人群里有人喊起来了,一个小泼皮嬉皮笑脸地奔了出来,他穿着一身薄得都空了的棉袄,冻得缩头缩脑的,头面黢黑,一进来先跪下给骆驼磕了个头,“六姐菩萨慈悲呀!我们家那柴火都没下顿啦,我老娘还病着那,好姐姐可怜可怜我,多舍我些煤块儿吧。”

&esp;&esp;“你是后头斜靴胡同的小刘二,我认得你,你家着实艰难,你老娘也病了好几个月了,咳嗽一直没好。”

&esp;&esp;卫妮儿上前一步,双目炯炯地望着小泼皮,“你四处帮闲奔波养家,不容易,来,按个手印,我给你二十斤煤块儿,好歹暖和个两日。”

&esp;&esp;一席话说得小泼皮几乎落泪,又要给卫妮儿磕头,卫妮儿退开不受,只是高声问道,“我还有几个问题问你——我问你,女人抛头露面,出门做活,丢人不丢人?”

&esp;&esp;“不丢人!”

&esp;&esp;这小泼皮是多么机灵的人?闻言立刻高声回答,“自食其力怎么丢人?!”

&esp;&esp;“好!”卫妮儿双眼看向人群,嘴角噙着冷笑,“我再问你,女人出门是不是就一定做坏事去了?能不能堂堂正正做些好事?”

&esp;&esp;“能!”刘二斩钉截铁,“今儿卫姐姐做的便是扶弱济贫的大好事儿!”

&esp;&esp;“什么样的人才丢人?”

&esp;&esp;“见不得人好,满嘴里嚼粪泼脏水的才丢人!”

&esp;&esp;“不错!”卫妮儿大声说道,“刘二,我告诉你,见不得人好的,说酸话的丢人这不假,更丢人的是忘恩负义,用人朝前,不用朝后的。刘二,你说,买活军待我们京城百姓有没有恩义?”

&esp;&esp;“有!买活军卖便宜的盐,教人识字,来京城调查王恭厂的事情,还帮着印救援单子,救了好些人命——买活军还运南城活不下去的百姓南下呢!还给他们建火房子,现在又来舍煤,买活军待京城百姓有大恩!”

&esp;&esp;“这些事有没有买活军的女娘在做?”

&esp;&esp;“有,多少双眼睛瞧着呢!女娘也带头进去救灾了!”

&esp;&esp;“受了恩惠还反来说嘴,抹黑买活军女娘,给她们泼脏水的,是人吗?”

&esp;&esp;“不是人!都是些狼心狗肺,不人不贵,忘恩负义的混账王八东西!”

&esp;&esp;刘二往地上吐了口唾沫,卫妮儿冷笑着,快意地望着寒风中一张张呆滞的面孔,她心底的块垒完全被冲开了。

&esp;&esp;“说得好!多给你二斤煤算我送你的!”她指着地上的痰迹。“刘二,这口痰你是吐在了地上——

&esp;&esp;也是吐在了这帮忘八羔子的脸上!”

&esp;&esp;第465章 新兼职(余)

&esp;&esp;“要不要煤?”

&esp;&esp;“要!”

&esp;&esp;“那你快回去让你娘拿背篓出来!你弟弟在这儿排着——你们要煤球还是煤块儿?”

&esp;&esp;“要煤块儿——我们家是砖炉子!”

&esp;&esp;“成, 煤块儿二十斤!”